數據已經成為工業(yè)世界、商業(yè)世界,以及日常工作的必需品,但凡有些頭腦的管理者都會意識到,不會用數據分析、不和數據分析師發(fā)生關系都不會有好前途。如果公司沒有一支數據分析管理隊伍,絕對是公司最大的劣勢。幸運的是,你不必非得成為一個數據分析科學家,從數據梳理出未來的藍圖。這篇文章會提供一種方法和練習,幫助那些隨時準備擁抱數據的人開始他的想法,這個練習我已經用了20年。這個方法雖然不能讓你變成數據神童,但會幫助你識別數據,從浩如煙海的數據中發(fā)現機會,并提高你和數據專家、分析師合作的效率。
這項練習是一項指引式練習,每一步都會揭示數據分析的一個重要概念,從理解變量到運用想象力。
首先,從你關注但令你困擾的事情開始,比如,會議總是不能按時開始。將之設為一個問題并寫下來:“會議總是不能按時開始,真的就只能如此嗎?”接下來,想象數據能夠幫你解決這個問題,為找到這些數據制定一項計劃。寫下和搜集數據相關的所有條款。例如,定義什么是“會議開始”,是某人說:“我們開始開會”,還是具體的某一時間點。
現在開始搜集數據,其中最關鍵的是你要信任數據。當你開始的時候,你一定會發(fā)現數據搜集有間歇性。例如,即使會議已經開始,但如果一位職位更高的領導進入會議室就意味著會議會重新開始。隨著事情的進展隨時修正標準和草案是很常見的事。
接下來,你可以開始畫一張草圖,一張好圖能夠讓你更直白地理解數據,也方便和他人交流。有很多好方法能夠幫你完成草圖,我最喜歡手繪圖,我喜歡把這張圖稱為“時間線索圖”。這張圖的橫軸代表時間,縱軸代表變量。圖表下面是會議開始時間和遲到分鐘的對比數據。
現在回到最初你提出的問題,開始進一步綜合分析。你會發(fā)現“在過去的兩個星期,10%的會議是按時召開的,未按時召開的會議平均延遲的時間是12分鐘。”先別急著高興,你還需要回答“這樣會有什么后果”這個問題。“如果這兩周的樣本具有典型性,那么一天會浪費多少時間,這些時間對公司來說損失的費用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