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天到9月14日,一只身高25.3公尺的大白兔將會以45° 角仰望天空的姿勢出現(xiàn)在臺灣海軍桃源基地里。這么巨大的動物裝置設計,你大概也猜到了它和之前的那個大黃鴨一樣出自于荷蘭藝術家霍夫曼之手了吧。
這只巨兔外表防水,內有木材,和通常被稱為泡沫塑料的保麗龍。外表貼有裁成條狀的防水紙,有一種兔毛隨風飄動的即視感。另外,由于它采用的是骨架結構而非充氣,因此再不會發(fā)生大黃鴨漏氣癟掉之類的鬧劇了。這一次的桃園大白兔項目,是桃園縣政府主動與霍夫曼聯(lián)系的,后者在了解了中秋節(jié)的典故之后,打造了一款以月兔為藍本的亞洲巨兔。不過,這并非是霍夫曼第一次創(chuàng)作有關兔子的作品。2011 年,他曾分別在瑞典的 örebro 和荷蘭的 Nijimegen 打造過一只 13 米高的四腳朝天大黃兔和一只 12 米高的搓手大白兔。
2013 年,俄羅斯圣彼得堡的一處草坪上也出現(xiàn)過他的兔子大作,一只長約 15 米的平躺大白兔。 不過霍夫曼的作品中也不止有大黃鴨和大兔子,還有大烏鴉、大青蛙 ,以及其他奪人眼球的“大”動物們。不得不承認,這些平日里呆萌的小動物被放大體積之后出現(xiàn)在我們熟悉的城市中,的確有了一種新的震撼感受。
所以,用“大黃鴨之父”或“大兔子之父”來描述霍夫曼可能都不準確吧,“大動物之父”也許更好。他設計的大動物們挑戰(zhàn)了人類和周遭世界的既有關系和力量對比,在現(xiàn)代化的都市中創(chuàng)造了一個童話般的角落,無論是漂浮在維多利亞港的那只大黃鴨,還是躺在臺灣海軍基地的草垛上仰望天空的玉兔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