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jié)約成本就是創(chuàng)造效益,韋爾奇用這種辦法創(chuàng)造的效益,不僅體現(xiàn)在節(jié)約成本上,它對員工產(chǎn)生的激勵作用,才是更大的效益。員工是公司的基礎,員工的積極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公司的效益。韋爾奇的電話不僅給公司帶來了效益,更讓員工感到自己的工作得到了尊重,工作的積極性自然就提高了,由此產(chǎn)生的凝聚力、向心力,更會使公司一本萬利。
領導都希望自己有威信,但領導權(quán)并不就意味著有威信。現(xiàn)實生活中,個別領導過分看重個人的“尊嚴”和“面子”,好擺架子,結(jié)果只能是事與愿違—怕失威信反而更失威信。
領導者對威信的理解有幾個常見的誤區(qū)。
1.認為威信是擺出來的。
有些領導喜歡架子,似乎不這樣就顯示不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其實員工對這種愛擺架子的領導的本能反應是討厭。長期下去,必然會影響領導和員工的關(guān)系。
2.認為威信是吹出來的。
有的領導熱衷于搞“形象工程”,喜歡自我宣傳,表面上看起來非常“有面子”。其實領導的威信來自于“實干”,員工心服的是身先士卒的領導者。正如柳傳志所說:“要部下信你,還要有具體辦法,通過實踐證明你的辦法是對的。”只要腳踏實地工作,為企業(yè)為大眾服務,一定會贏得真正的“面子”和威信。
3.認為威信是嚇出來的。
有的領導動輒就吹胡子瞪眼睛,罵人訓斥人,看著“手下人”俯首帖耳的樣子,他們覺得這樣很“有面子”。豈不知像這樣的恐嚇行為,有時候會激化矛盾,至少也會拉開和員工之間心里距離,最終結(jié)果必然降低領導的威信。正所謂“心底無私天地寬”,這才是真正贏得信任、保證威信的做法。
楚國人許行是我國農(nóng)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主張“賢者與民并耕而食”,意思是說,君主必須與人民一起耕種,干活才可以取得糧食,自己動手做飯,同時治理國家。這可以看做是一種樸素的服務型領導思想。而今天,企業(yè)領導者該怎樣修煉自身的服務型領導力呢?
服務性的領導幾乎沒有領導的意識,也就更不會端領導的架子。他會以走動管理為主直接親近員工,隨和地往來于人們之間,如果你不認識他,那么你甚至根本看不出他領導的身份。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50205665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