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星期,相信你的微博和微信朋友圈都被一款名為《Flappy Bird》的手機游戲刷屏了。是的,《Flappy Bird》火了!這款設(shè)定蠢爆難度抓狂的像素風格游戲,在與其他手游相比毫無“優(yōu)勢”的情況下,竟然狂掃全球榜單,這讓無數(shù)的手游從業(yè)者感到汗顏。到《Flappy Bird》制作人阮哈東(Dong Nguyen)將其下架前,《Flappy Bird》在 iOS App Store和 Google Play 的應(yīng)用商店下載量超過了5千萬次,在 Twitter 上有超過1600萬條相關(guān)的推文,而阮哈東的 Twitter 帳號(阮哈東)的粉絲也達到了 16萬。
而從筆者和各手游負責人的交流來看,大家對這件事的感覺也出奇的一致: 像被Flappy Bird狠狠地扇了一耳光!這幾天,關(guān)于Flappy Bird爆紅原因的探究文章層出不窮,但結(jié)論都有提到一個重要的關(guān)鍵詞:社交媒體,它包括國外的 Twitter、Facebook 和國內(nèi)的微博和微信等。我們來回顧一下《Flappy Bird》在社交媒體的傳播過程。
“瘋狂”來臨前的“寧靜” 2012年11月,《Flappy Bird》制作人阮哈東在Twitter分享一張他正在開發(fā)的游戲的照片,而它就是《Flappy Bird》的原型。
直到2013年4月,阮哈東在 Twitter 發(fā)了一張新游戲的截屏,并稱之為《Flap Flap》,但當他講游戲提交 iOS 應(yīng)用商店的時候,重名了,于是改為《Flappy Bird》。